非洲: 最新研究指出中资基础设施项目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
[...]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Boston University Global Development Policy Center,以下简称“GDP 中心”)、复旦大学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Fudan University Green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Center)、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South Afric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SAIIA)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事务、外交和重大策略研究中心(LSE IDEAS)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采用了一致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框架,以分析埃及、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的五个中资基础设施项目的
ESG 风险和影响。能源和工业园区这两个关键领域是该报告分析的重点,同时也是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要目标领域。该报告深入分析了这些项目是否符合 ESG 标准,包括环境影响、劳工实践和社区参与等因素。
主要发现
虽然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和 Attaqa 水电站符合埃及最低限度的ESG标准,但这些项目并没有达到国际最佳实践的要求,尤其是在劳工和治理方面。具体而言,埃及缺乏强有力的劳动法,导致该经济特区的工作条件恶劣,包括工资低、工时长和社保缺位。同时,在该经济特区和其他自由贸易区运营的部分公司被指偷税漏税。
在社区补偿和搬迁风险方面,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一些包括创造就业岗位在内的优惠政策,但依然无法解决居民迁离祖传土地的问题。许多受影响社区的居民认为他们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这在全球范围内重大项目的社区安置中是一种常见现象。此外,开发区的总体规划是由中方设计的,并未在当地进行协商。因此,不公平、不及时的补偿和安置方案,引发尼日利亚流离失所社区的抗议。
关于环境和社会风险,对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亚的斯输电线和东方工业园的分析表明,工业快速发展会产生污染、森林滥伐和损害土著土地等风险。最重要的是,这些项目缺乏全面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而这与中国海外项目对栖息地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出一辙。此外,埃塞俄比亚项目中的废物管理和污染风险需要额外的监督和控制。
报告还针对中资企业、非洲政府和国际发展伙伴提出了建议,以解决其分析中发现的ESG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