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sesaffiliationarrow-downarrow-leftarrow-rightarrow-upattack-typeburgerchevron-downchevron-leftchevron-rightchevron-upClock iconclosedeletedevelopment-povertydiscriminationdollardownloademailenvironmentexternal-linkfacebookfiltergenderglobegroupshealthC4067174-3DD9-4B9E-AD64-284FDAAE6338@1xinformation-outlineinformationinstagraminvestment-trade-globalisationissueslabourlanguagesShapeCombined Shapeline, chart, up, arrow, graphLinkedInlocationmap-pinminusnewsorganisationotheroverviewpluspreviewArtboard 185profilerefreshIconnewssearchsecurityPathStock downStock steadyStock uptagticktooltiptwitteruniversalityweb

內容有以下的語言版本: English, 简体中文,

評論文章

2020年12月7日

作者:
Wang Xiaojun, People of Asia for Climate Solutions (PACS)

記與杜馬加人艾米·阿斯托維薩同行的一段旅程

Xiaojun Wang

《記與杜馬加人艾米·阿斯托維薩同行的一段旅程》- 王曉軍,亞洲氣候行動者組織(PACS)

我頭頂著一袋約摸5公斤重的大米,懷裡抱著兩打雞蛋,在馬德雷山脈泥濘的道路上行進。那是2019年8月17日,下午差不多五點了,那天晚上我的目的地是貝庫安(Sitio Baycuran),那裡居住著不到200名杜馬加(Dumagats)土著人。我想在天黑之前到達。

Sitio是殖民者在菲律賓語里遺留的西班牙語單詞之一。它的意思是「站點」,沒有任何特殊原因。只是一個站點。如今,在他加祿語中,它的意思是「甚至比巴朗圭(菲律賓最小的行政單位,泛指一個村莊或地區)或村莊還小的單位」。大多數站點都遙不可及,甚至彼此相距甚遠。許多並沒有標記在谷歌地圖或任何其它地圖上。我,一個中國人,跋涉而來,僅僅因為一位菲律賓記者朋友告訴我,在這些站點居住的杜馬加人將是直接受到卡利瓦河水壩項目影響最大的人。我將為一本正在製作的書的項目採訪他們。

我朋友機智地決定租一匹馬騎過這15公里的泥濘小路,進入貝庫安。而我決定徒步前行。 「馬是給城市人的,對大多數土著人民來說太奢侈了。我會一步一步地跟著他們。」

50歲的杜馬加女人艾米·阿斯托維薩(Amy Astoveza)走在我前面。她戴著藍色的棒球帽,身著紅色T恤和紫色緊身褲,看起來更像是戶外活動教練。她穿著一雙普通的人字拖,步履輕鬆,而腳蹬昂貴登山靴的我幾乎跟不上她。

一路上,我們沒有交談。她不會說英語,而我還沒有學會很多他加祿語。即使有,我可能仍然無法聽懂她的話。對於杜馬加人而言,他加祿語是低地居民的語言,不是她的。我的菲律賓記者朋友可能已經在貝庫安喝上水了。

我和艾米(Amy)在前一天的當地社區會議上見過面,當時有50多名來自周邊站點的不同土著部落的村民聚集在達萊坦(Daraitan)。這個小鎮擁有一個可容納這麼多人開會的禮拜堂,以及一個集市,村民們可以順便帶著獵物或魚來售賣。他們的會議是計劃下一次活動,表達每個人對馬尼拉水務署(MWSS)的憤怒,後者正在與中國能建公司合作,在卡利瓦河邊艾米家附近建造一座水壩。

「卡利瓦河是我們的市場。我們下水、捕魚以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前一天我們在河邊休息時,艾米通過朋友告訴我。 「我們很滿意當前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山脈和森林給我們帶來歡樂。」

作為菲律賓政府雄心勃勃的新百年水源計劃的一部分,卡利瓦水壩項目旨在為大馬尼拉地區迅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新的水源。首都有將近1300萬常駐人口,而每天另有大約一百萬附近的居民進城。

「建設卡利瓦大壩勢在必行。由於馬尼拉人口的增加,我們沒法僅僅依靠現有的水源。」大馬尼拉地區阿迪辛山村區委會(Barangay Addition Hills)的議員亞伯拉罕·安倍·卡蘭巴(Abraham Abe Calamba)早些時候告訴我,他同時還在忙著安排城市消防車為該區的20萬居民調水。

早在1970年代的馬科斯(Marcos)政權期間,新百年水源計劃的概念就已提出,但是直到2013年,阿基諾政府下屬的國家經濟發展局(NEDA)才批准了這一宏偉項目的第一部分——卡利瓦大壩的建設。 2017年,該合同授予了中國能建公司。 2018年11月,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菲律賓進行國事訪問時,馬尼拉水務署(MWSS)和中國能建舉行儀式,簽署了卡利瓦大壩總承包合同。該項目被認為是菲律賓「大建特建」計劃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框架下的雙贏交易。

建成後,卡利瓦大壩將提供6億公升日供水量,在未來10到15年內解決馬尼拉地區供水的後顧之憂。然而,一旦建設開始,將有約300名像艾米(Amy)一樣的杜馬加人被迫離開祖輩生活的土地,馬德雷山脈和卡利瓦河沿岸的大部分村莊將淹沒,還有約一萬名居民面臨搬遷和重新安置。

行至高處,艾米突然停下,等著我。當我走到她身邊時,她撿起一根棍子,指著遠方的我們剛剛一路攀登過的山。夕陽西下的余暉里,森林看起來更加茂密蔥郁。她手執木棍從左向右划了個半圈,幾乎覆蓋了我們面前所有的山谷。

「所以,一旦大壩建成,一切都將消失。」我看著她,用手比劃著說。她點點頭。我們繼續望著山谷,都沒有再說什麼。我們不會說對方的語言,但是那一刻我們明白,彼此是懂得的。

很快,我們轉過彎,看到了幾所房屋,狗和山羊。在一個小房子前,我的記者朋友正端著一杯熱騰騰的水等著我。我走進房子放下米和雞蛋。我們打算今晚在這一家借宿,而大米和雞蛋是我們支付的住宿費。

當我走出門時,艾米已經在揮手告別。她很驚訝我可以走得跟她一樣快。但她還要繼續再走10多公里下到山的另一邊,到達卡利瓦河的岸邊,和她的丈夫一起乘獨木舟回家。他們家在河下游20分鐘路程處,卡利瓦大壩將在這裡橫截建起。

「2019年6月,一群人,包括一名中國人和一名區議員訪問了我們的社區。他們在岩石上進行了測試,並留下了‘00+00’的標記,」艾米說。 「但是,沒有人解釋他們來此做什麼以及測試的目的。」

土著居民與政府機構,包括馬尼拉水務署,甚至全國土著人民委員會(NCIP)之間顯然缺乏溝通。當然,這種混亂和抱怨甚少傳到中國利益相關者的耳中。

這就是我們製作《一帶一路: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書的原因。艾米和議員亞伯拉罕這兩種聲音都應當被聽到並妥善處理。在跟著艾米爬過山路後的一年,今年10月底,書出版了。

杜馬加人不斷通過全國土著人民委員會促請水務署在水壩建設之前推動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FPIC)流程。經過數月的努力爭取,今年9月,儘管菲律賓大部分地區仍因新冠疫病大流行處於封鎖狀態,水務署已同意在10月就協議與土著人民進行另一輪談判。

隱私資訊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和其他網絡存儲技術。您可以在下方設置您的隱私選項。您所作的更改將立即生效。

有關我們使用網絡儲存技術的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 數據使用和 Cookie 政策

Strictly necessary storage

ON
OFF

Necessary storage enables core site functionality. This site cannot function without it, so it can only be disabled by changing settings in your browser.

分析cookie

ON
OFF

您瀏覽本網頁時我們將以Google Analytics收集信息。接受此cookie將有助我們理解您的瀏覽資訊,並協助我們改善呈現資訊的方法。所有分析資訊都以匿名方式收集,我們並不能用相關資訊得到您的個人信息。谷歌在所有主要瀏覽器中都提供退出Google Analytics的添加應用程式。

市場營銷cookies

ON
OFF

我們從第三方網站獲得企業責任資訊,當中包括社交媒體和搜尋引擎。這些cookie協助我們理解相關瀏覽數據。

您在此網站上的隱私選項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和其他網絡儲存技術來增強您在必要核心功能之外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