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指官方一帶一路指引缺乏約束力和可操作性
「一帶一路」基建項目如何兼顧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0年10月23日
[...] 2012年,印尼政府宣布將耗資16億美元在巴丹托魯河上建造一座水電站,併計劃於2022年建成。為了修建巴丹托魯水電站,當地森林已有部分遭到清除,這讓本已因棲息地碎片化而極度瀕危的達班努里紅猩猩又因為棲息地的進一步破壞遭遇種群覆滅的危險。 25名全球頂尖的環境科學家為此在2018年6月去信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要求停止對該地區的進一步開發。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巴丹托魯水電站中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所扮演的角色也受人矚目。
東南亞生物多樣性承壓
[...] 倡議發起後,包括公路、鐵路、輸油管道、港口、發電站在內的眾多大型工程在沿線國家先後展開。據世界銀行統計,「一帶一路」總投資規模已經達到5750億美元左右。儘管中國政府多次強調並出台相關文件表示「要打造綠色絲綢之路」,但許多工程在實施過程中仍遭遇環境爭議,其中就包括項目建設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影響。 [...]
一種可行的辦法是在「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同時,增加對生態基礎設施的投入,消除或減輕項目建設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
儘管中國政府已經出台了多份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的文件,但大部分文件都屬於指引性質,缺乏對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約束力和可操作性。例如2017年頒布的《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分別有三處提及生物多樣性保護,但沒有規定具體的保護舉措。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其他「一帶一路」相關文件當中,如《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綠色信貸指引》《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等。 「應當」「倡導」「鼓勵」「促進」「注重」等語義模糊的措辭,令政府監管幾無操作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