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sesaffiliationarrow-downarrow-leftarrow-rightarrow-upattack-typeburgerchevron-downchevron-leftchevron-rightchevron-upClock iconclosedeletedevelopment-povertydiscriminationdollardownloademailenvironmentexternal-linkfacebookfiltergenderglobegroupshealthC4067174-3DD9-4B9E-AD64-284FDAAE6338@1xinformation-outlineinformationinstagraminvestment-trade-globalisationissueslabourlanguagesShapeCombined Shapeline, chart, up, arrow, graphLinkedInlocationmap-pinminusnewsorganisationotheroverviewpluspreviewArtboard 185profilerefreshIconnewssearchsecurityPathStock downStock steadyStock uptagticktooltiptwitteruniversalityweb

内容有以下的语言版本: English, 繁體中文

评论文章

2021年12月4日

作者: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Private Enterprise (CIPE)

“一带一路”监测网站(BRI Monitor)助力提升带路项目透明度

2017 年 2019 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承诺在带路项目中落实反腐败原则。[注1] 尽管中国政府着意强调在廉正和反腐败方面的努力,但“一带一路”倡议却往往与不透明、腐败和缺乏当地利益攸关方参与联系在一起。研究人员和民间社会组织持续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是缺乏用当地语言记录的有关中国在东道国投资的信息。我们在柬埔寨的合作伙伴就发现,相比使用当地官方语言的信息,中文信息渠道披露的资讯更多。对希望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项目的地方利益攸关方而言,少有使用当地语言对中国投资的报道是他们遇到的一个普遍障碍。

许多“一带一路”投资不透明,这意味着其中不少资金流可能会被视为腐蚀性资本(Corrosive Capital),即缺乏透明、问责和市场导向的国家或私人融资。腐蚀性资本通常来自威权政权,通过利用和操纵治理差距,对资本接受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加剧许多国家业已存在的猖獗的腐败问题。国际私营企业中心正与地方智库合作,制定策略以抵消腐蚀性资本的负面影响。

国际私营企业中心及其合作伙伴长期致力于(1)研究腐蚀性资本的投资格局和经济足迹,(2)识别被腐蚀性资本利用并扩大的治理差距。启用“一带一路”监测网站(www.brimonitor.org)是另一重要举措,以此作为加强透明和问责的工具,确保投资具有建设性而非腐蚀性。

为了提高“一带一路”投资的透明度,“一带一路”监测网站对案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选取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五国具有代表性的“一带一路”项目,制作了透明度热图。为了持续评估亚太地区选定项目的透明度,该监测网站采用了建筑业透明行动组织(CoST)开发的基础设施数据标准。该标准中38个数据点是众多政府披露中最常见的数据,有助于跟踪项目的进度。在背景、范围、成本、时间表等项目基本信息之外,它们还包括有关项目的规划、采购和实施过程的信息。

每一位东道国合作伙伴可根据现有数据及项目对当地和中国的重要性在本国选取四个项目进行研究。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项目通常支持关键性战略产业(如电信或水电行业)的发展或维护中国在获取资源和确保海外市场方面的利益。对东道国而言,这些项目案例往往被视为或描绘为对其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项目往往是这些国家价值最高或受到公众强烈质疑的项目,合作伙伴能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研究,发现并优先应对最严重的治理差距。在选择项目时,合作伙伴还考虑到这些案例应能代表中国在东道国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同方式,包括:两国国企之间的合作、公私伙伴关系以及用中国贷款进行地方采购。

选定案例后,合作伙伴根据上述38个数据点对信息披露水平进行评分,在此基础上创建透明度热图。

BRI Monitor Heatmap

“一带一路” 监测透明度热图(截图)

透明度热图显示,公共信息的披露总体而言较为有限,项目成本、范围和影响等内容的披露度很低。有些信息只有中文版本,当地研究人员无法看懂。案例研究揭示了一些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相关的常见挑战:不遵守当地法规,缺乏与地方利益攸关方的协商,以及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造成财务风险维持在较高水平。腐败和钻法律漏洞的问题也很普遍。此外,中国政府及国有企业倾向于利用项目与东道国的掌权的地方政治精英保持良好关系。然而,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事务研究所(Institute of National Affairs)的一项案例研究发现 ,一家中国公司因牵涉腐败案被中国政府排除在招标之外。虽然有人会认为,这一有趣的发现表明中国很想支持廉洁的海外商业行为,但最终得标的两个主要承包商之一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China Jiangsu International Economic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rporation)因在埃塞俄比亚参与项目时存在欺诈行为,被世界银行取消了参与世行资助项目的资格。

虽然来自中国的资本流可以填补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重要基础设施的资金缺口,但对东道国而言,减轻治理风险以避免不透明投资的潜在腐蚀性也至关重要。这将使相关国家在接受所需外国投资的同时,保护当地居民的权利,并维持公平的经济环境。

当地民间社会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要求增强透明度,并推动弥合“一带一路”监测在案例研究和热图中突出的执行和监管差距。“一带一路”监测将鼓励更多政府机构公布有关中资项目的信息。最后,通过着重指出整个地区“一带一路”项目存在的透明度差距,该工具还可以推动中国相关方对项目信息进行更透明的披露。中国无疑希望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功,与东道国合作,主动披露更多信息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注1] 中国政府内部一部分人认为该倡议的定义比较宽泛,“任何符合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项目”,都可以“被广泛视为‘一带一路’项目。”虽然“一带一路”监测网站研究的一些项目在“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启动之前就已开始实施,但无论是中国官员还是东道国都追溯它们为“一带一路”项目。

致谢:“一带一路”监测由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五个民间社会组织:马来西亚民主与经济事务研究所(IDEAS)、菲律宾国际战略研究院(ADRi)、缅甸桑迪治理研究所(SGI)、柬埔寨未来论坛(the Future Forum of Cambodia)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事务研究所(INA)协力执行,旨在强化“一带一路”倡议资助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透明度和问责制。